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发布《高频电灼治疗仪》等3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6:14: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5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高频电灼治疗仪》等3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发布《高频电灼治疗仪》等3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国药管械[2000]6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高频电灼治疗仪》等3项行业标准已审定通过,现予以发布。各项行业标准的编号、
名称及实施日期如下:
  YY0322—2000 高频电灼治疗仪
  YY0323—2000 红外治疗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YY0324—2000 红外乳腺检查仪

  以上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自2000年11月1日起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OOO年八月十五日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委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
国家教委



为表彰和奖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鼓励和推动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为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服务,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第一条 为奖励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为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的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获奖者按等级颁发相应的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分为著作、论文和研究咨询报告三类。其中,著作类成果包括专著、编著(工具书等)、资料和古籍整理著作、译著等,但不包括教材;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包括软件、音像制品等其他形式的成果。
第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评审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申请评奖的成果,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二)学术上具有先进性,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观点正确,论证严密,资料准确、翔实,文风端正。
第六条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奖励的具体标准:
(一)基础研究成果:学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建树,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或在国情、社情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填补了学科的空白,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观点,推动了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受到学术界重视和好评。
(二)应用研究成果:在解决社会实践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方面有所突破,为党政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和方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较高的社会评价。
第七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设立“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制定和修改奖励办法,确定专家评审组的组成,审定获奖成果名单,处理异议投诉等。
奖励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秘书长一人,委员若干人,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领导、主管司负责人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
第八条 奖励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若干学科专家评审组,由学术造诣深、思想水平高、办事公正的专家组成,负责成果奖励的学科评审工作。
第九条 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司,负责处理评奖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受理申报并对申报成果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工作,受理异议等事宜。
第十条 各类研究成果申请参加评奖的时限为:
(一)自上届评奖受理申报的截止期限始,至本届评奖受理申报的截止期限前,三年内公开出版、发表的研究成果。
(二)未公开出版、发表,但被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采用,对实际部门管理决策起了重要咨询作用或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调研、咨询报告等研究成果,不受采用时间下限限制。申报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奖,不论其是否公开发表,必须附采用单位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在编教师、研究人员,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享有著作权的研究成果,均可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其中,合作研究成果原则上由第一署名人向所在单位申报。
第十二条 各普通高等学校向国家教育委员会申报评奖成果,地方院校和其他部委院校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为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院校以学校为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集中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第十三条 各申报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第五、六、十、十一条的规定,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推荐。
第十四条 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在对各申报单位推荐申报的成果进行资格审查后,组织专家通讯评审和学科专家评审组会议评审。
第十五条 学科专家评审组通过的获奖成果名单,经奖励委员会审核,报请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自获奖成果名单公布之日起,两个月内为异议期。在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布的授奖成果持有异议,须以书面形式向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申明异议理由和事实依据,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地址。过期或不按要求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获奖的,由授奖单位予以撤销,收回证书、奖金,并责成有关单位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2月25日

关于印发海口市大型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海口市大型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府办〔2008〕2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海口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20年)》,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市商业网点体系,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海口市大型商业网点听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优化海口市商贸服务业网点布局,营造良好的城市商务环境,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口商业持续繁荣有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口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大型商业网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商业网点,是指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具备以下规模的固定经营场所: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商店(超市)、餐饮酒店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含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菜市场、旧货市场),仓储或物流配送基地(中心)等商业经营场所。
第四条 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业主(经营者),应向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所有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的选址情况及建设依据、建设平面图、交通图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四)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投资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及功能定位;
(五)属新建的,应提供对拟用地块规划用地性质的资料;
(六)属扩建和改建的,应提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原建筑体的规划批文;
(七)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五条 新建大型商业网点在土地投标(含征地)之前,原商业网点扩建或非商业网点改建改变服务类型的应在规划报建之前向市商务主管部门申报,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管理部门、有关单位举行听证会,对其设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使大型商业网点开设(新建、扩建、改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第六条 听证会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公开举行。
第七条 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委员会成员和听证会代表,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代表等。
第八条 听证委员会由市商务、规划、交通、工商、环保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九条 听证会代表包括相关行业协会代表,以及大型商业网点拟设立地的街道消费者居民代表,相关同业从业者代表等利害关系人。
参加听证会者,其所在单位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材料后,对属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应当制定听证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举行听证会。
第十一条 听证会前,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提供的材料、调查的情况、提出举行听证的意见送交听证委员会,商定听证会代表人员和听证会时间,在举行听证的5个工作日前将听证通知送达听证参加人,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利害关系人相对确定的,听证组织机构应当向利害关系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利害关系人不确定的,听证组织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且要求利害关系人到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利害关系人数量众多时,由利害关系人推举代表;代表难以推举产生的,听证组织机构可以通过抽签等公平、公开的方式选出代表。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所在区商务部门承担本条第二款的工作。
第十三条 听证参加人对大型商业网点设立的意见,可以在听证前提交听证组织机构。要求旁听的,可向听证组织机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参加旁听。
第十四条 听证会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听证方案并主持听证会。
听证会应当在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出席时方可举行。听证会人员一般为15至20人。
第十五条 参加听证会的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概况和发展规划;
(二)要求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回答有关问题;
(三)提出对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意见;
(四)听证会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十六条 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会议纪律;
(二)为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保守商业秘密;
(三)公正、客观地提出意见;
(四)听证会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七条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读纪律及注意事项;
(二)由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说明新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有关情况;
(三)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介绍有关单位和公民对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意见;
(四)利害关系人及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对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进行提问;
(五)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回答其他听证参加人的提问。
其他听证参加人发表意见。
(六)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利害关系人作最后陈述;
(七)听证会主持人作总结,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
(八)拟定并出具听证综合意见。
第十八条 听证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将听证综合意见送达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及有关职能部门。
第十九条 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持听证会的综合意见,到市规划、城建、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相关手。有关部门应将听证会意见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设立大型商业网点,按照国家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结合听证意见办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大型商业网点,应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后到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
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费用由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第二十二条 拟开设大型商业网点方收到听证会综合意见后,180日内无正当理由未到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的,该项目听证综合意见自动失效。
第二十三条 市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听证程序举行听证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