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颁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通知

时间:2024-07-09 10:53: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通知
1993年12月31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总后勤部:
1989年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劳锅字〔1989〕2号,以下简称《原规则》),对查清压力容器数量和安全技术状况,加强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降低事故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原规则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为此,我部经广泛征求意见,对原规则作了修订。现颁发修订后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自1994年5月1日起施行。原规则同时废止。请你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望及时告知我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监察工作,提高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统计工作管理,根据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
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器;
2.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和液化气体铁路罐车(以下简称液化气体罐车);
3.超高压容器。
第三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包括登记、注册和办理使用证。
第四条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一般要求:
1.固定式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向地、市级(或有条件的县级,下同)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罐车的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向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经注册并领取《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压力容器,应在悬挂的《压力容器注册铭牌》(见附件五)上打上注册编号。

第二章 新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
第五条 新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申报
新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填写《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见附件一)一式二份,并携带下述资料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申报手续。
1.产品合格证;
2.产品质量证明书;
3.产品竣工总图;
4.劳动部门检验单位签发的产品制造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5.进口压力容器应有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第六条 新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定级与注册
1.《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中“安全状况等级”,按《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和含义》(见附件二)的规定,由使用单位评定并填写。
2.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在核查使用单位填写的登记表和有关资料,确认该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所填写各项正确无误后,按《压力容器注册编号方法》(见附件三)的要求,填入“注册编号”,对该压力容器予以注册。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新压力容器,不予注册:
(1)无设计、制造资格证书的单位所设计、制造的;
(2)安全状况等级达不到1级或2级要求的;
(3)申报资料不齐全,不能有效证明其质量合格或不真实的。
第七条 新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发放
1.已办理注册且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级或2级的:固定式新压力容器,由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见附件四〔A〕;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罐车,由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见附件四〔B〕)。
2.《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分别由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发放使用证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各保存一份。
3.不具备注册条件的压力容器不发给使用证,经妥善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达到2级以后再发放使用证。

第三章 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
第八条 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携带该设备的有关资料、检验报告和填好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一式二份,按第四条规定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申报手续。
第九条 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定级与注册
1.《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中“安全状况等级”,根据检验单位签发的检验报告所予评定的安全状况等级,由使用单位填写。
2.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对申报办理使用登记手续的在用压力容器,经核查有关资料和检验报告,确认《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所填写各项正确无误后,按《压力容器注册编号方法》的要求,填入“注册编号”,对该压力容器予以注册。
第十条 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发放
1.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2级或3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由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2级或3级的在用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铁路罐车,由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2.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4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办理注册手续后,允许在满足检验报告所限定的使用条件和检验周期内监控使用;经妥善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达到3级以后再发使用证。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4级的在用液化气体罐车,不得使用,经修复,安全状况等级达到3级以后再发使用证。
3.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5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在用液化气体罐车,办理注销手续后,予以报废。
4.《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分别由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发放使用证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各保存一份。

第四章 变更、判废与报废
第十一条 安全状况等级变更
在用压力容器经内外部检验或修复后,检验单位应在出具的检验报告中重新评定安全状况等级。如安全状况等级有变更,使用单位应持《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和检验报告,及时到负责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安全状况等级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过户变更
1.压力容器过户前,原使用单位应持拟过户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向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后,应在《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上盖过户和注销标记,并在《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上盖过户标记。
2.压力容器过户时,原使用单位应将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图样等有关资料,一并移交给接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
3.过户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接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携带本条2款要求的有关资料,按本规则第三章的规定,到当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重新使用登记手续。
4.没有领取《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固定式压力容器或没有领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的液化气体罐车,不准过户。
第十三条 使用变更
改变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压力、温度、介质、用途等)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持改变使用条件的设计资料、批准文件,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检验报告,到负责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判 废
1.经检验评定判废的压力容器,由检验单位向使用单位出具书面报告,同时报送该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2.压力容器报废后,使用单位应持该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检验报告及时向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后,应在上述文件上加盖报废和注销标记,并收回《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和注册铭牌。

第五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职 责
1.企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本系统所属单位严格执行本规则。
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应对本单位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压力容器比较集中的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应配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人员,负责按本规则的规定做好使用登记工作;保存好《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建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案;根据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编制年度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有计划地提高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和执行
情况。
3.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对本规则的贯彻执行负责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使用证的监督管理
1.新压力容器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不得投入使用。
2.未注册的在用压力容器,不得继续使用。
3.判废的压力容器应由使用单位作出处理,按报废处理的,不得再作承压容器使用,并不得转让、销售。
4.转让、涂改《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应予注销,并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该压力容器。
5.在用压力容器超过检验期限不按有关规定检验又不申报的,不得继续使用。该《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即行无效。
6.危及安全的在用压力容器,在规定期限内不修复、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应停止使用,并注销《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第十七条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按本规则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应按省劳动部门、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的规定,缴纳使用登记证件的工本费。
第十八条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对不按本规则进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单位或个人,有权要求其限期改正或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不执行本规则发生压力容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当事单位、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到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可根据本规则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压力容器注册铭牌》由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按本规则附件的格式统一印制。新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注册铭牌》由压力容器制造厂装订在产品铭牌的支架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则于1989年3月制订,1993年12月第一次修订,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自1994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一: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
使用单位: (加盖公章) 主管设备厂长(经理):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
|序| | | | | | 容器规格 | 制作条件
| |容|出|容|制|投|------------------------------|--------------------
| |器|厂|器|造|用| 内径 | 厚度 | 容积 |温度 |最高工 |
| |名|编|编|单|年|×长度 | | | |作压力 |
|号|称|号|号|位|月|(mm)|(mm)|(立方米)| ℃ |(MP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 安全状况等级 |下次检验日期 |
--|主|注|用|----------------------|--------------|
介|体|册|证|等级|等级|等级|等级|年|年|年|年|
|材|编|编|----|----|----|----| | | | |
质|质|号|号|年月|年月|年月|年月|月|月|月|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出厂编号”指制造单位的产品编号;2.“容器编号”指使用单位的设备
编号;3.“安全状况等级”按本规则附件二的
规定;4.“注册编号”按本规则附件三的规定。
本表所列压力容器业经注册登记。
登记人:(签名)
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二: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和含义

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代号和含义如下:
1——表示1级;
2——表示2级;
3——表示3级;
4——表示4级;
5——表示5级。
1级:压力容器出厂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级:
(1)新压力容器:出厂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难以纠正的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用户和用户所在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压力容器:出厂资料基本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3.级:出厂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某些不符合有关法规或标准的问题或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为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级:出厂资料不齐全;主体材质不明或不符合有关规定;结构和强度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严重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在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内,需要在规定操作条件下监控使用。
5级: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于保证安全使用;检验报告结论为判废。
注:
1.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缺陷,是指该压力容器最终存在的状态,如缺陷已消除,则以消除后的状态,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2.技术资料不全,按有关规定补充后,并能在检验报告中作出结论的,则按技术资料基本齐全对待。
3.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问题与缺陷,只要具备其中之一的,即可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附件三:压力容器注册编号方法
一、压力容器的注册编号由五种代号组成。
例:
△△△------------------------------------×××××××
------ ----------------
||| | |
||| | |
|||压力容器 | |按地、市级行政
|||用途代号 | |区划的流水号
||---------- | |
|| | --------------------------
||压力等级代号 |
|| |
|---------------- | 注册年号末尾二位数
|压力容器类别代号〔液 |
|化气体罐车不标此号〕 |------------------------------
Ⅱ M S--------------------------------------------9300088
-- -- -- --------------
| | | | |
| | | | |
| | |分离容器 | |第88号
| | ------------ | ------------
| | |
| |中压 |
| -------- |
|第二类 |1993年注册
---------- ------------------
二、压力容器类别代号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类别,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分类。
1.类别代号
Ⅰ----表示第一类压力容器;
Ⅱ----表示第二类压力容器;
Ⅲ----表示第三类压力容器。
2.压力等级代号
L----表示低压;
M----表示中压;
H----表示高压;
U----表示超高压;
三、用途代号
R----表示反应容器;
E----表示换热容器;
S----表示分离容器;
C----表示储存容器;
B----表示球形储罐;
LA----表示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LT----表示液化气体铁路罐车。

附件四〔A〕:

压力容器使用证
----------------------------------------------------------------------
| ×××省(自治区、直辖市) |
| |
| |
| |
| |
| 压力容器使用证 |
| |
| |
| 编号---------------- |
| |
| |
| 压力容器名称------------------------------------ |
| |
| |
| 压力容器编号------------------------------------ |
| |
| |
| 注 册 编 号---------------------------------- |
| |
| |
| 使 用 单 位---------------------------------- |
| |
| |
| 发证单位(盖章) |
| |
| 发证日期--------年--------月--------日 |
| |
----------------------------------------------------------------------

附件四〔B〕: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
| ×××省(自治区、直辖市) |
| |
| |
| |
| 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
| |
| |
| |
| 编号---------------- |
| |
| |
| |
| |
| |
| 车辆名称---------------------------------------- |
| |
| |
| 车辆编号---------------------------------------- |
| |
| |
| 注册编号---------------------------------------- |
| |
| |
| 使用单位---------------------------------------- |
| |
| |
| 发证单位(盖章) |
| |
| 发证日期--------年--------月--------日 |
| |
----------------------------------------------------------------------
------------------------------------------------------------------------------
|制造单位: |罐车牌号: |
|------------------------------------------|------------------------------|
| |型号 | |
| |----------------------------------|------------------------------|
| 整 |结构型式 | |
| |----------------------------------|------------------------------|
| 车 |底盘(底架)号码 | |
| |----------------------------------|------------------------------|
| 特 |发动机型号 | |
| |----------------------------------|------------------------------|
| 征 |空载重量 | kg|
| |----------------------------------|------------------------------|
| |满载总重量 | kg|
|------|----------------------------------|------------------------------|
| |安全阀 | |
| 附 |----------------------------------|------------------------------|
| 件 |紧急切断阀 | |
| 型 |----------------------------------|------------------------------|
| 号 |液面计 | |
| |----------------------------------|------------------------------|
| |液泵 | |
------------------------------------------------------------------------------
------------------------------------------------------------------------------
|罐体铭牌号码 |
|--------------------------------------------------------------------------|
| | 罐体容积 | 平方米|
| |----------------------------------|------------------------------|
| | 充装介质 | |
| |----------------------------------|------------------------------|
| | 设计压力 | MPa|
| |----------------------------------|------------------------------|
| 罐 | 设计温度 | ℃|
| |----------------------------------|------------------------------|
| 车 | 充装重量 | kg|
| |----------------------------------|------------------------------|
| 特 | 罐体材料 | |
| |----------------------------------|------------------------------|
| 性 | 罐 | 简体 | mm|
| | 体 | | |
| | |--------------------------|------------------------------|
| | 壁 | 封头 | mm|
| | 厚 | | |
| |----------------------------------|------------------------------|
| | 罐体重量 | kg|
------------------------------------------------------------------------------
----------------------------------------------------------------------
| 罐体检验登记
|--------------------------------------------------------------------
| 检验日期 | | | 安全状况 |
| | 检验单位 | 检验种类 | |
| 年 月 日 | | | 等 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次检验日期| |
| 检验员签名 |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五:《压力容器注册铭牌》式样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BPVS ||
|| 压力容器注册铭牌 ||
|| -------------------------- ||
|| | | ||
||设备编号| | ||
|| | | ||
|| -------------------------- ||
|| ---------------------- ||
|| | | ||
||注册编号 | | ||
|| | | ||
|| ---------------------- ||
|| ||
||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
|| 本设备须经当地劳动部门 ||
|| 登记注册后方能投入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设备编号:使用单位的设备编号;
2.注册编号:按本规则附件三规定;
3.铭牌外形尺寸:150×100、100×65(mm)
4.底色为红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铁路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央铁路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2]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支持铁道部运营体制及财务核算办法的改革,适应铁路运营业务项目调整的新情况,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现对中央铁路营业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继续由铁道部集中缴纳的中央铁路运营业务营业税的营业额的具体范围包括:
(一)旅客票价收入:包括车站发售国铁担当的旅客列车车票收入及国际联运国内段旅客车票收入(含优质优价收入)。
(二)行李运费收入:包括发送行李运费,变更到站行李运费,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
(三)包裹运费收入:包括发送包裹运费,变更到站包裹运费,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
(四)邮运运费收入:包括自备邮政车挂运费,租用行李车和占用行李车容间使用费及邮政押运人员乘车费。
(五)货物运费收入:包括整车货物发到运费,运行运费,发送零担货物运费,发送集装箱货物运费,冷藏车运费,军运后付运费,国际联运国内段运费,水陆联运铁路段运费,变更到站货物运费,快运费(含快运业务收入),京九分流运费,新路新价均摊运费,特殊运价运费,空车回送费,自备机车、货车和租用铁路机车挂运费,电力附加费。
(六)客运其他收入:包括到站、列车补收无票旅客车票收入,列车发售卧铺票收入,乘降所上车旅客车票收入,送票费,退票费,签证费,行李包裹装卸费、保管费、查询费、搬运费、变更手续费,站车对携带品超重、超限及无票运货补收的运杂费,到站发现行包品名、重量不符补收的运杂费,运杂费迟交金,停留费,空驶费,包车租用费,客运票证事故赔款,国际联运中发生的客运杂费。
(七)货运其他收入:包括货物过秤费、暂存费、变更手续费、分卸作业费、超载违约金、查询费、验关手续费,货车中转技术作业费、取送车费、使用费、延期使用费、施封费、制冷费、冷却费、清扫洗刷除污费、篷布使用费、篷布延期使用费,集装箱使用费、延期使用费、拼箱费,自备箱管理费,守车租用费,路产专用线租用费,路产房屋、站场、设施出租费,非运用车使用费,特种货车使用费,隔离车使用费,防风网使用费,铁路码头使用费,合资和地方铁路、临管铁路货车使用费,自备(租用)货车停放费,押运人乘车费,货运计划违约金,捏报货物品名违约金,到站补收货物品名、重量不符运费,收回货主责任垫款,滞留费,空车回送费,机车作业费,运杂费迟交金,进出口货物声明价格费,货运票证事故赔款,合资和地方铁路、临管铁路相关服务清算款。
(八)客货运服务收入:包括站台票费,送票费,补票手续费,接取送达费,携带品暂存费,货物暂存费,有价表格费,签证费,贵宾室使用费,清扫费,国联集装箱服务费。
(九)铁路运营临管线收入。
(十)保价收入:包括行包保价收入,货物保价收入。
(十一)铁路建设基金收入。
(十二)铁路关联收入:包括协议运输加价收入,自备车管理费等。
二、对各铁路局、铁路分局间因财务模拟核算取得的以下费用不征收营业税:
(一)线路使用费
(二)车站旅客服务费
(三)机车牵引费
(四)车站上水服务费
(五)售票服务费
(六)旅客列车车辆加挂费
(七)行包专列车辆加挂费
(八)行包专列发送服务费
(九)接触网使用费
(十)铁路局内、局间因财务改革产生的其他收付费项目
本通知自2002年5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系统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4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铁路部门运输收入集中缴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5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

论我省(广东)燃气管理立法中“违法所得”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应当明确化和具体化
 关广发 2006-3-20
众所周知,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否则,根本谈不上依法行政。在燃气执法方面,结合到我省的实际,现行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应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中,有不少是依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来计算罚款数额的,但此方面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并没有为该条例及法律、行政法规与我省其他相关的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所规定,使得不少行政执法机关在燃气执法过程中无形中变成无法可依,更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从事燃气违法经营的行为人。这些问题与当前的立法工作滞后不无关系。因此,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唤着有一个能对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其计算方法进行具体化、明确化的规定或有权的解释。
一、违法所得的概述
所谓的违法所得,众说认为是指行政相对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即实施了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而得到的获利额。简而言之,违法所得可以理解为因违法行为所得到的直接或间接利益。我国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当中,普遍存在着依据行为人违法所得的数额来确定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条款,所以违法所得的认定及其计算相当重要。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立法对违法所得认定却出现缺位,以致执法机关在处理以违法所得为基础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难以操作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二、在法律、行政法规并没作出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对我省燃气管理立法中违法所得认定标准及其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的必要性
(一)从实践上看,因违法所得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不明确、操作性不强而使得行政机关在处理燃气违法案件时颇感为难
先看一个案例:某公司于05年10月11日未取得有关燃气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从广东某市某镇收集大量石油气钢瓶到某地充装石油气,被某市行政机关查获。此后,该行政机关立案处理此事。在调查过程中,虽然有多方证据证明某公司是违法从事燃气经营活动,但由于当事人不愿意交待或不愿意如实交待其违法所得,而且对其违法所得既没有记录入账,也没有留存其他票据等主客观原因,致使该行政机关无法调取能证明该公司有违法所得以及所得多少的证据。最后,该行政机关认定其违反了《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违法从事燃气经营,并无奈的以此基础按其所查扣物品的市场价值作为违法所得作出了包括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
在该案例中,因为有关燃气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我省的地方性法规并没有对违法从事燃气经营的违法所得认定标准做出明确、具体规定,故该行政机关对违法所得的认定显然是于法无据、站不住脚的,并将承担日后可能败诉的风险。但是,如果该行政机关不作出包括金钱罚在内的行政处罚决定,既有损法律法规及国家机关的威严,又增强了行政相对人继续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侥幸心理,助长其嚣张气焰,不能有力地打击这种违法行为。我省的行政执法者之所以陷入此种困境,归根结底是因为法律、行政法规及我省现行的燃气管理立法不到位。如只片面规定了违法所得是罚款的计算基础,而没有明确、具体地规定一个认定违法所得的标准及如何计算违法所得的方法,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对从事燃气违法经营中的违法所得进行有效认定的手段或方式。同时,某些行政相对人深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拒不提供或虚假提供违法所得,使行政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显得有些为难。
(二)法律、行政法规及我省现行燃气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未对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的其他弊端
依据1997年12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显然,只要行政相对而言人实施了违反该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的任一规定,其就会受到包括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另外,据上述条款规定,罚款数额系以行政相对人违法所得来加以计算的,而且动辄是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3倍以下。但是,正如上所述案例及分析那样,违法所得的认定是极具难度的。现行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有这样的条文,在立法时也许有种种理由,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法律、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而且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在该地方优先适用。也即是说,广东行政执法者在对燃气违法经营案件的当事人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时,不得不依据该条例。而该条例或其他有关燃气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又没有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及计算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致使行政机关操作非常困难,无形中使该条例法律责任一节的某些条款形同虚设,起不到实际作用。与第四十八条规定相类似的还有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
此外,现今中国社会正朝着法治社会发展,普法教育不断深入,尽管行政机关基于各种原因一厢情愿地对违法行为人作出包括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但稍有法律知识的行政相对人都意识到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正因如此,当行政相对人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后,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就很可能被复议机关或人民法院撤销或部分撤销,因为其据以计算罚款的基础——违法所得——的认定及计算标准、方法缺乏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再进一步说,如果行政机关基于维护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威严,以严惩违法者而继续作出了与上述案例相类似的行政处罚决定的话,这势必引发相关的行政相对人纷纷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徒增了复议和诉讼的数量,反而造成行政执法资源及司法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行政机关及法院不必要的负担。为此,与其让这种消极后果继续发生,倒不如把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以达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机关的办案质量。
三、我省燃气管理立法中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的可行性
(一)《立法法》、《行政处罚法》为完善我省现行的燃气管理立法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根据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及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地方性事务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立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没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范畴内规定。”据此,只要不违反上述条款及其他有关上位法的规定,我们不但可以为贯彻执行有关燃气管理方面的法律及行政法规而制定符合广东实际情况和满足广东燃气管理事务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而且还可以对已经制定的该类地方性法规中不科学、含糊不清等有关条文进行解释、修改、填补、废除等。可见,这样就为完善我省现行的有关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提供了一个法律上的依据。
(二)行政法主体在认识上趋于一致也为我省完善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提供了可行性
正如上文所说,我省的有关行政主体都认识到广东燃气管理立法中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具体化、明确化的必要性(这也是目前正全面推行的依法行政所要求的),他们都认识到在处理燃气违法经营案件的实践中光靠主观意识来认定违法所得是不足以达到现代法治要求的,也不利于他们执法的开展。
对众多的行政相对人来说,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用法护权意识也相继增强,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害时,只好寻助公力救济——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也就是说,在处理燃气违法的案件中,如果行政机关违法所得的认定不是依据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而是凭其主观意志来进行的,那绝大部分的行政相对人会转向复议或诉讼程序,但从根本来说,他们也不愿意面对复议或诉讼所带来的麻烦。此时,在他们心中会产生一种矛盾——既想维权又不想为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为此,他们呼唤法律法规完善的呼声会更加强烈。总而言之,他们也认识到燃气立法中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的必要及重要。
由此可见,行政法主体在认识上都趋于一致——都认为应当对燃气违法经营中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这是基于实践而得来的认为)。这也为我省进一步完善燃气立法这项工作创造出一个实际上的可行性。
(三)对燃气管理方面违法所得的认定和计算,其他方面的行政立法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
翻阅一些法律法规后,不难发现很多其他方面的行政立法,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都作了一个具体、明确的规定。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关于如何计算非法出版活动的非法经营额问题”在1991年1月10日(91)新出版政字第36号批复中所作的专门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投机倒把违法声音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等,他们或许以一个全新的罚款标准来取代了过去的违法所得标准,或许是对违法所得的认定和计算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本省现有的实际,借鉴、结合领域行政立法的经验,对燃气违法经营中的违法所得如何认定及计算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这样,也为燃气违法经营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的明确化、具体化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条件。
四、对我省燃气立法中燃气违法经营所得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明确化、具体化的简单设想
现行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作为我省一部管理燃气经营、使用等方面的主要的燃气管理法规,为确保行政法主体能有效地运用它,为全面实现其法的功能及价值,应当对其中不科学的规定予以完善。正如前所说,其中一个不科学的地方突出表现在违法所得的认定及计算没有规定一个颇具操作性的标准和方法。为此,对燃气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的明确化、具体化可以作以下一些做法:
(一)比照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制定一个全新的罚款标准
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了以生产、销售产品货值的金额作为罚款的标准,从而取代了过去以违法所得作为标准的做法。同时,也规定了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包括了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而且货值金额以新产品标价或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来加以计算。所以,在燃气管理工作立法中,我们也不妨作出相类似的规定,以在被发现违法从事燃气经营以前,当事人因违法行为所获得的所有所得及行政执法者案发后所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非法物品的价值来认定违法行为的违法所得(这当然包括案发后当事人因违法行为的所得)。同时,非法物品的价值可以同类物品的市场价格来加以计算。这样的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可加重违法行为人的经营成本,加重其经济负担,进而打掉其继续违法经营的念头。这不仅加大了惩罚打击力度,而且操作更为简便,处罚更显公正科学。
(二)在点(一)的基础上,我省在进行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时,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新规定,使认定标准及计算方法更明细化。
也就是说,可以把从事燃气违法经营活动的全部成本及利润作为违法所得的组成部分加以规定。同时,在当事人拒不配合且行政主体又无法取得认定违法所得的证据时,可以按照没有违法所得进行查处,但这并非意味着对当事人不作出金钱罚。相反,应当确立一个法定数额的罚款幅度。据此,这样会进一步的扭转行政主体在燃气执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综上,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我们在进行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时,不妨作一些大胆的尝试,从而进一步探索出规范管理好燃气经营这一领域的事务。
结束语:
我们行政机关如何更好的行政执法,更重要的是要看我们的立法者因应时势发展的需要有如何明确的做法。故此,我们省应及时着手对现行的燃气管理方面的立法中不完善之处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其中就包括对违法所得认定标准及其计算方法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完)